2008/01/25 | 网摘之[一九四八年(续)]...
类别(清风阁) | 评论(0) | 阅读(21) | 发表于 23:45

        今天看到韩少功《马桥词典》中的《一九四八年(续)》,有这样一大段话,关于时间的,觉得非常经典,录下:
 
       我曾经以为时间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均量的匀速的东西,就像平均分派而且方正整齐的一块块透明液体。不,其实是我们肉体感觉到的时间,比方说我们按部就班地诞生、发育、衰老直至死亡。但人不是树,更不是石头。也许,在某种物质的时间之外,对于人更有意义的是心智的时间。一个人的幼童期总是漫长的,一个人在动荡时期、危险时期、痛苦时期所感受的时间也总是漫长的。毫无疑问,漫长是一种感受,出于人们特别敏感的神经,特别明晰的记忆,特别丰富的新知。在一些日子过得舒适而单调的人那里,在一天被一百天而一年被十年重复的生活里,我们则可以看到相反的情况:时间不是被拉长了,不是放大和增容了,而是越来越匆促,越来越缩短,最后几乎成了一个零,眨眼之间就无影无踪。某一天,人们突然发现镜中的老人就是自己,免不了瞪大恐惧的双眼。  

         同样的道理,我们知之甚少的时间,比方古人的时间,比方遥远国度的时间,总是模糊不清几近消失足以忽略,就像远方的一切,都在我们的视野的进头微缩如尘,与空无没有什么差别。我以前读美国的小说,就发现我对那个国度的二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就常常混同莫辨。而美国的十一世纪和十五世纪似乎更是同一回事。我暗自吃惊,一本小说背后一代人或好几代人决不可混同也决不可忽略的生生死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漫长,为什么可以在我这里悄悄消失,为什么短促得只能供我翻翻书页甚至打一个呵欠?

        原因很简单:我太远,不能看清那里的一切。

        时间只是感知力的猎物。

        人的时间只存在于感知之中,感知力比较弱或者干脆完全丧失的人比如病床上的植物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时间这种透明的液体从来就不是均量地和匀速地流淌着,它随着不同的感知力悄悄变形,发生着人们难以觉察的延长或缩短,浓聚或流散,隆凸或坍塌。

         问题在于,人的感知各各不同,就是一个人的感知,也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在一大堆感知的破碎片中,我们还有时间可靠的恒定守一的形象吗?还有时间的统一性吗?我们谈论一九四八年,我们是在谈论哪一种感知力的一九四八年?在这个阴雨的傍晚,在河街山歌的一个小豆腐店里,光复为他老爹哭了一场后,还说道了藕。他说当年的藕好甜,煮起来特别粉,现在再也吃不到啰。他说现在的藕是化肥藕,哪有当年的好吃呢?

         我对这些说法暗暗起疑。我知道现在确实有些地方的化肥使用太多,对作物的品质确有影响。但毕竟还有大多数的藕是天然的,与光复老头以前的藕没有什么不同。我怀疑不是着藕的味道变了而是光复对他的味觉变了——她年龄越来越大以后,在他越来越离饥饿的当年或者肝脏有了点毛病之后。这是一种常见的情况。我们常常美化以前的一些事物,比如藕,比如一本书,比如某位邻居,因为我们忘记了当时产生好感的特定情景。我们甚至觉得以前的某次痛苦经历美妙无比,因为我们称了原因的回顾者,不再深陷其中。我们不再痛苦而是欣赏痛苦。

         这样说来被感知猎取的时间,反过来也会饰变我们的感知。

         ...................

4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12]
清风阁[7]
天籁舍[5]